溫馨提示:為節省您的手機流量,文章內容簡短,有任何疑問可 點擊在線諮詢 與我們在線交流。
海符刀手術需要麻醉嗎?有冇風險?阿珊(化名)三十幾歲,一直都有子宮肌瘤問題。雖然醫生話可以考慮開刀切除,但佢又擔心創傷大、恢復慢。朋友介紹佢聽過一種新技術——海符刀手術,聲稱唔使開刀,仲係微創治療。其實海符刀(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)作為子宮肌瘤嘅微創治療方式,近年好受香港女性關注,但大家對「麻醉方式」同「風險」仲有好多疑惑。咁到底過程如何?是否需要麻醉?又有哪些潛在風險?本文結合實際情況,為你徹底拆解!
海符刀並非真正的「刀」,而是一種「高強度聚焦超聲波」技術。其原理如同用放大鏡聚焦陽光,將超聲波精准聚焦於體內的肌瘤組織,產生瞬間高溫(60-100°C)將其「灼燒」滅活,後續再被人體慢慢吸收。
真正意義上的「無創」:
無切口:體表沒有傷口,只有一個超聲波探頭在腹部移動。
無輻射:採用超聲波成像監控,無電離輻射。
無出血:治療過程不涉及出血。
好多人以為「手術就要全身麻醉」,但其實海符刀手術屬於「非侵入性微創治療」,麻醉方式比傳統開腹手術簡單得多,唔使全麻亦能減少痛感。婦科醫生會根據患者肌瘤位置同耐受度,選擇最適合嘅麻醉方案,阿珊最後就揀咗「局部麻醉 + 輕度鎮靜」:
麻醉方式 | 適用情況 | 優點 | 缺點 | 推薦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局部麻醉 + 靜脈鎮靜 | 大部分海符刀手術(肌瘤直徑<8cm、位置表淺) | 唔使插喉,術中保持清醒但唔痛,術後恢復快(當日可返屋企) | 極少數人會覺得輕微腹脹或不適 | ★★★★★(90% 患者選擇) |
全身麻醉 | 肌瘤位置深、體積大(>8cm),或患者極度怕痛 | 術中完全無感,適合對疼痛敏感者 | 恢復時間長(需留院觀察 1 日),費用高 | ★★☆☆☆(僅 10% 特殊情況用) |
阿珊術後分享:「局部麻醉時只係腰間有少少麻麻地,加咗鎮靜之後好放鬆,全程唔痛,醫生仲會隔陣問我有冇唔舒服,做完之後休息半個鐘就返香港,返屋企仲可以自己煮飯,完全唔影響生活。」
任何醫療操作都有潛在風險,海符刀雖屬無創,但亦不例外。其風險主要來源於超聲波路徑上的組織。
1. 常見且輕微的副作用(通常自行緩解)
下腹輕微酸痛或墜脹:最常見,類似輕度經痛,通常幾天內消失。
皮膚灼熱或輕微紅斑:超聲波經過皮膚所致,通常很快消退。
下肢酸麻:治療靠近骶尾神經時可能出現,短暫且可恢復。
2. 較少見但需關注的風險
皮膚灼傷:雖罕見,但仍是需告知的風險。
鄰近器官損傷:如腸管、膀胱、神經等,這極度依賴於醫生技術和設備的精准性。
療效不確切:並非所有肌瘤都100%有效,部分患者後期可能仍需輔助治療。
治療前:要先做超聲波、核磁共振等檢查,確定肌瘤適合接受海符刀。
治療後:要留意少量腹部不適或輕微疲倦感,通常一兩日就可以恢復日常生活。
復診跟進:按醫生建議定期複查,確保治療效果。
對於唔想接受開刀手術嘅女性,海符刀確實係一個值得考慮嘅新選擇。子宮肌瘤海符刀手術通常用「局部麻醉 + 鎮靜」,唔使全麻,痛感低;風險以輕微為主,正規醫院可有效規避。